氢燃料汽车如果能普及,现在的电动燃油汽车会全淘汰的。氢燃料汽车最低注一次燃料能跑5000公里没问题,有希望能实现。
我觉得氢燃料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虽然现在普遍推广以电能为主的新能源车,但是,电车毕竟也有缺点。首先,充电问题就很棘手,普遍充电快充也得3个多小时,慢充十几个小时,这还是理想情况下。这样一来,万一着急用车那么电车的充电问题就凸现出来了。其次,续航问题。虽然厂商宣传的能跑300-500公里,其实实际使用中根本很难达到,尤其是北方气温低的时候,电池电量会折损很多。最后,电车的电瓶问题,电车报废时电瓶作为一个很严重的污染物,如果不合理处置,那么污染会比使用汽油大的多。
再说氢能源汽车,汽车燃烧氢气,产出的只有水,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而且氢气也可以像汽油一样,实现快速充气。虽然氢气不太安全,但是现在技术越来越发达,总有一天会解决安全问题,毕竟核电站都能安全的运行,别说是氢能源了。
所以,氢能源可以说是以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方向!现在本田已经研制成功了氢燃料汽车,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大规模推广。
纯电,混电,氢燃料等新能源车你更看好哪个?
绅爱车,愿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所爱的。
感谢诚邀。
纯电,混电,氢燃料等新能源车你更看好哪一个?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和排放标准,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目前市场上推出了许多新能源车型,有混动的,有纯电的,有插电混动的,让人眼花缭乱,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
一,纯电式新能源车
当某一天内燃机真正消失了,纯电式新能源车是最后的版本。目前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纯电动车为特斯拉,特斯拉凭借高续航争夺皇位,但是续航里程越长不节能减排,违法了电动车节能减排的宗旨。加上最近特斯拉自燃事件,为每一个纯电动车型敲醒警钟,在为了保证地球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保证人身安全。
绝大部分纯电动车,续航短,充电长,并且需要配充电桩。很多人并不满足充电桩的要求,这也是纯电动车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混合动力
混合动力,顾名思义,内燃机加电机系统。很多人说混合动力不属于新能源车,我想说的是,混合动力是新能源车过渡的产物。加上一套电机系统,油耗降低,排放也降低了。混合动力的车型是不需要充电的,发动机和电力动力可以产生互补,低速可以选择电机驱动。
三,氢燃料新能源车
氢燃料新能源车是电动车的另一个版本,通过氢气转换为电能,实现驱动。但是想要实现氢燃料新能源车非常困难。因为氢气不属于惰性气体,属于易燃易爆炸气体,想要把这个气体加入汽车中,相当于是定时炸弹,在安全方面是难题,加上还要推出很多加氢站,难度非常大。
不过氢燃料新能源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加氢燃料快的优点。
如果说这三种新能源车要我选择的话,我更加偏爱于混合动力,因为比较更成熟,更可靠。
感谢大家浏览,更多精彩在绅爱车。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纯电电动>混动汽车>氢燃料电池堆增程式电动汽车,三种车型的关系大致如此,在纯电动技术障碍没有突破之前混动和氢燃料混动都只是过渡。不论哪种混动类型的汽车只要脱离石油天然气或醇类等常规能源,能选择的替代能源只有一种:电能。能源最终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电,因电能可以通过风、光、水、核、地热等多种方式获取,而这些用以转换为电能的资源是自然界的恩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常规能源中的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与储量在面对严峻的考验,醇类燃料背后是极低的热值以及巨大的粮食消耗,这种总会消耗殆尽或者成本过高的能源类型终将会被淘汰,剩下的也就只有电能可以考虑了。
在汽车应该使用哪种没有不再有争议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车辆本身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只有一点:成本。
纯电动汽车要面对的高成本是动力电池,电动汽车问世已超过百年,始终没有得到认可的原因有上世纪20~30年代石油开采技术的大爆发,但同时也有动力电池制造成本以及技术不够先进的问题。虽然在经历的百年技术发展后动力电池不再有严重的大内阻、能源密度也有大幅提升,但制造成本也是水涨船高。
以价格与能量度度和稳定性三点最均衡且成本最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目前价格至少还在1kwh/1000¥,纯电动汽车真实续航里程想要达到500km线至少需要80kwh左右,那么这道数学题就很简单了。
电池组成本8万元
电机成本1万元
电控系统以及车辆制造所需的物料按照5万元计算
这样一台车的成本就要在14~15万之间,加上各种税费以及合理的利润价格总还要20万左右;一台售价在20万左右的电动汽车如何能得到消费市场的认可,作为交通工具有合理的续航本就是应该的但不应该高价,否则不如考虑燃油车。
所以电动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或依靠技术突破或打破价格垄断,无非是这两种方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生态足够平衡稳定之前这种局面还不会被打破,但可以预测的是2022年会是价格结构整体被打破的一年,因这一年内国际一线的老牌车企已经到达公布的油电转型节点。届时外国汽车品牌的电动汽车大量出现于国产汽车竞争,国产品牌再不能独占鳌头且加之品牌影响力仍无法抗衡,所以价格必然会下探。
适当的竞争是必要的,在合理的竞争中电动汽车的价格逐渐与人均GDP水平接近则能开始真正的全面发展;且2019年的地补桩同时刺激了配套的快速建设,在不长的时间内低价低价车出现、充电效率逐步提高,电动汽车也就会成为真正的国民代步车了。
在没有解决动力电池问题之前,以及在解决之后面对商用车的实际需求以及特殊性能车的需要,插电式混动汽车仍会存在相当一段时间。
插电式混动汽车同样属于新能源,其混动平台的功能集成了:EV纯电50~100公里续航满足日常短途代步、HEV油电混合模式通过大功率电机体现强劲的性能、REEV模式实现增程式发电行驶,这三种功能重合了现有所有的混动汽车类型,可以说是全能型混动汽车。
不过这种车在长途驾驶中仍需要消耗燃油,一旦电动汽车和充电技术突破瓶颈后会因排放从主流成为非主流,但特殊车辆还是需要的。
比如商用车中的重卡和大巴,这类车使用的电池组容量是巨大的,充电时间总会更长但又需要追求运输效率;为提升效率并有效节省燃油则只能通过REEV增程式发电模式实现,将原有动辄5~10L的大排量柴油机淘汰,用1~2L的增程器内燃机替代,驱动用大扭矩电机;这种设计既能有效保证增程纯电节油又能保证无限续航里程,所以商用车还是需要混动的。
其次还有一些追求性能以及赛事用车仍会选择混动,两种发动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恒功率和恒扭矩的互补才能让民用车里出现一些可玩性极高的车。特殊的车型仍需要混动,最终也许是两条线并行。
氢燃料电池堆增程式电动汽车,其本质是电动汽车、属于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一种,只是增程器没有使用内燃机而用了化学电源的初级形态。利用车内加注氢完成化学反应发电,这种原理与普通的化学电源(电池)本质没有区别,普通电池充电是利用电流形成电场完成锂离子在正负极的位置变化,氢燃料无非是换一种“动力源”而已。
不过氢燃料电池堆需要消耗重金属铂或者石墨烯,其制造成本是相当高的,一个普通的电池组成本在3万左右,有些车需要多个堆;加上动力电池的数万元以及整车制造成本,即使是一些低端的日系测试车售价也高达30多万元。这种低质高价车在日本本土销售了多年后只有几千台的保有量,而日本在白金点火时代为垄断市场储备了大量的铂,在化油器被淘汰后铂只有制氢才能消耗。
但是日本本土并不承认和接受这种车,于是他们的行业态度是开发中国汽车市场利用中国人消耗他们的铂和氢,这是日本氢能行业会长龙野广道的原话。这种制造成本极高、用车成本也很高(60¥一公斤氢、一公斤不足100公里续航)、安全稳定性极差、事故潜在风险非常夸张的车不适合在任何地区。
重点是制造一公斤氢需要消耗接近60度电,制氢背后的高排放是很严重的;新能源电力弃电比例越来越少,如果利用火电还有意义吗?而全球制氢绝大比例是依靠电解水,所以氢燃料电池堆电动汽车更像是一场闹剧。
新能源汽车最终形态会是纯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是内燃机PHEV与EV的并行,谢谢邀请,以上是个人观点。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