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汽车网发发汽车网发发汽车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美国接下来对汽车的排放将采取怎样的标准?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美国接下来对汽车的排放将采取怎样的标准?

日前,宝马、福特、本田和大众跟加利福尼亚州就一项新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协议达成协议。该协议跟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制定的清洁汽车标准极为相似。

据悉,这份温室气体协议将影响到2026年之前的新车销售,外界认为它是对特朗普政府计划推行的汽车行业排放和燃料经济性倒退的反抗。

在这份联合声明中汽车制造商表示,这些条款将提供它们急需的、有关监管方面的内容,这将使得它们能够满足联邦和州的要求,在避免违法相关法规的同时确保有意义的温室气体减排。

作为自愿协议的一部分,这四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同意,等到2026年它们将各自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提高到每加仑近50英里。该计划要求从2022年开始每年增加3.7%,其中1%的目标增长可由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完成。虽然到目前为止只有四家汽车制造商签署了这项协议,但其他公司也可以选择加入。据悉,宝马、福特、本田、大众在全球汽车销量中约占30%的比例。

实际上,这个新公布的标准没有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标准那么雄心勃勃,此前,奥巴马政府呼吁到2025年实现每加仑50英里以上的目标。

“明年一定交车”,贾跃亭的PPT造车之路,还能走多远?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贾跃亭PPT造出不出来车了吧FF·法拉第未来说“明年一定交车”,类似的话貌似是说过的,2022年的法拉第是否会跳票不得而知;但是这家公司的退市危机是实实在在的,原因是纳斯达克要求法拉第未来在限定时间内交出第三季度财报,否则就要被摘牌。这则消息曝出后直接导致价格跳水,股价已经下跌了近半数,市值也缩水近半到45亿美元。

有些做空机构也盯上了法拉利未来,然而“苍蝇不叮无缝蛋”,法拉利久久不能交付车辆,这就是最大的漏洞。

FF91是法拉第未来目前唯一说要量产交付的车,这台车号称有1.4万台车的订单,这是真的吗?

某做空机构清晰的指出了法拉第未来的订单漏洞,这一万四千台车的定金里,有四分之三来自同一家公司。相信不用再辩解什么了,FF91上市后估计还是要依靠炒作包装,然而这个模式造十年使用还能转弯,比如特斯拉,但是现在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的格局说明了要开始拼实力了。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FF91光说上市都说了快五年了,期间动力电池技术、智能温控技术、电机电控单元的行业平均水平都有很大的进步,现在还在倒腾生产线的法拉第未来是要推出“复古车”吗?

贾跃亭是法拉第未来和乐视的创始人,乐视现在如何就不评价了,法拉第几乎让贾跃亭成为“红通”;这个品牌的发布会简单看过一些,能看到的主要是PPT,想要试制车貌似只能去美国了。

不过PPT造车的模式不见得完全没有价值,传统车企的研发团队受到系统教学的影响,想要发散思维会有相当的难度;这会限制汽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有些时候确实需要跨领域的融合,由不同领域的巨头分别负责车辆的研发、设计或营销规划,这样反而能创造出一些不错的车。比如11月份销量全部破万台的蔚来、理想和小鹏,这些与法拉第“同级”的同学都已经相当成熟了,贾跃亭该想想了。

最后再了解一个冷门资讯吧,格力集团和华发股份参投了FF法拉第未来,这个消息让很多乐视粉感觉又有了希望,似乎贾跃亭能够从这条线淌回来;然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东西在没有掌握一手资料的时候也不好妄加揣测、

不过格力集团增加持股比例、实际控制的前珠海银隆汽车(后更名为格力钛),这项技术怕是很难实现普及;因为钛酸锂电池的制造成本高了,即便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更快的充电速度,但无法保证车辆的续航也都是白搭。看看这样的格力钛,再看看在美国上市的FF法拉第未来,似乎电动汽车不是那么好造的,2022年的七月能不能等到FF91只有拭目以待了。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海报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美国接下来对汽车的排放将采取怎样的标准?》
文章链接: https://185885.com/qc/5853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评论 抢沙发

新能源汽车网

最新新能源汽车信息、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新能源电池、电机等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