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进入智能汽车行业,或将给智能汽车带来新的变革。
“当局者迷”,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现在已经陷入局中,而且对最新智能技术了解不足。而作为智能程度最高的的汽车制造企业,特斯拉也多次表示它是汽车企业更是科技企业。
华为作为高科技领域的领头羊企业,拥有大量高科技技术,如果华为大举进入汽车行业,无人驾驶技术等将快速发展。
大家都知道无人驾驶技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安全性,这其中包括汽车驾驶时乘客自身安全和网络安全。
作为5g领域的引领者,华为在网络安全领域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华为的技术如果运用到智能驾驶,那么网络安全问题将极大改善。
互联网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行业谁将成为该行业中的霸主?
1、汽车行业被制约的因素日益凸出首先,能源是长期最根本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下的低排放、可回收、再利用。
而我国油耗法规未来走向2010到2020年间,第三阶段油耗为6.9L/100km,第四阶段油耗5.0L/100km,估计到2025年百公里油耗不高于3.7L,2030年百公里油耗不高于2.7L。因此,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
2、智能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战略最高点。智能汽车仍然是汽车,不能脱离汽车的基本诉求,智能=智慧+能力,智慧→意向、目的、思维、决策,能力→感觉、感知、记忆、执行交互。在未来汽车不但是汽车也是伙伴。未来汽车会理解人、帮助人、解放人会多重语言与你交互甚至会于你开玩笑、看一场最新的电影、上网洽谈、视频会议等。
3、智能汽车的核心支撑——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已经不再是概念,自动驾驶需要ADAS技术作为基础,而后者对于现阶段的应用更具实际意义,且已经成为安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智能汽车的发展需国家、产业、企业合理化分工,有效互动。
因此,互联网智能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成为下一代汽车发展的新方向。那么?谁将会成为联网智能新能源汽车的霸主呢?
【需要从这五个层面进行分析:技术层面这就涉及到三个关键因素:新能源、智能、自动驾驶。其它影响因素则是政策和产业链。 】
了解了这五个关键因素后,再来判断谁将成为互联网智能汽车行业的霸主。
一、技术层面
1、新能源:
目前的新能源发展方向主要有:混合动力、插电式纯电动、燃料电池。
①、混合动力
目前常规混合动力日系厂商领先优势极大,例如丰田的IITS,本田的IMMD技术等。其他地区厂商在插电混动方向进步更快,例如宝马的I8,奥迪的插电混动汽车。
因此,在混动领域,昔日企业仍旧是技术领导者。这里提名:日系 丰田、本田,美系:通用,欧系:宝马、奥迪。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②、纯电动
其他三种方式都还要依赖化石能源,纯电动完全不需要。真的化石燃料用光了,这是四种之中唯一的选择。
而纯电动汽车的两个主要问题:电池、电池控制系统,则是决定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决定因素。
因此,在纯电动领域,新兴汽车企业则占据了优势:提名 特斯拉、比亚迪。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③、氢燃料电池
这些年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以此为能源的汽车发展,以日系丰田、本田以及美系通用为代表的车企均推出了各自搭载该技术的量产车型或概念车。
目前只有本田的FCX Clarity氢燃料电池电动车在北美进行销售,其它的该技术车型都未进行大规模量产。
因此,在燃料电池领域,还是日系、美系车企占据了前瞻优势:提名 本田、丰田、通用。
虽然燃料电池存在诸多优势,但是许多硬伤也是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二、智能
何为智能网联汽车?
标准的定义是这样的:它将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等(V2X)智能信息交换、共享。
这个定义这么长一大段,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读下去。其实,讲白了,智能网联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主要是以下三个特点:
1、底盘电气化。
传统汽车使用的能源,基本是汽柴油。今后的智能网联汽车,则将主要使用纯电动车或者氢燃料电池车,成为一个零排放的交通工具!这个不在复述。
2、整车智能化。
也就是说,以后的汽车,其实更多是一个电脑+四个轮子。汽车本身就是自己的司机,自己找路开车到目的地;汽车也将是一个小型办公室+购物中心+娱乐场所.....
今后,我们坐车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将不会寂寞、不会开车开到吐血,这将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3、交通网联化。
不仅汽车用的电力将联网,成为能源互联网;汽车本身将自带传感器,成为车联网,最终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后台之间的信息交互。
换句话说,如果说,现在互联网最重要的终端,是智能手机。未来物联网最重要的终端,则将是汽车!
汽车,将成为万物互联中的一个最重要维度。而最终目标,是零排放、零伤亡、零障碍——没有污染,没有车祸。我们的环境将更加清洁,我们的出行将更加安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那么具有以上技术的代表企业有哪些呢?
全球比较成熟的车载信息服务 系统包括丰田 G-Book、通用 OnStar、福特 Wingcast、奔驰 Comand 系统、宝马 I Drive 系统等,其中,丰田 G-Book、通用 OnStar 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三、自动驾驶
先来一张各大车企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图,大致了解一下目前已经量产的自动驾驶技术哪家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自动驾驶从L2到L5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现已发布的量产车型中有处于L3的奥迪A8、处于L2.5的Tesla、还有处于L2的凯迪拉克CT6等。
那么每一级别之间具体的区别和需要克服的难点到底又有哪些?那就一级一级细细道来。
按照国际惯例,谈论自动驾驶级别时必须上一张SAE的分级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SAE Level 0:No Automation(无自动化)
准确来说,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 Level 0 的汽车了。
SAE Level 1:Driver Assistance(驾驶员辅助)
生活中常见的车基本都属于Level 1。Level 1 称为驾驶员辅助系统,所有在驾驶员行驶过程中,对行车状态有干预的功能都叫驾驶员辅助,都属于Level 1。
SAE Level 2:Partial Automation(部分自动化)
Level 2和Level 1最明显的区别是系统能否同时在车辆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控制。
如果一个车辆能同时做到ACC+LKA(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那么这辆车就跨进了Level 2的门槛。2018款的凯迪拉克CT6拥有的半自动驾驶系统“Super Cruise”就是典型的Level 2级别。
再来说说自动驾驶话题下不得不提的特斯拉。正如我在互联网公司和汽车企业都在开发自动驾驶,你更看好谁?中提到的那样,特斯拉过度夸大了他们系统所具备的能力。
为什么称 Tesla 目前的 AutoPilot 为 Level 2.5?
因为特斯拉具备换道功能。驾驶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拨动转向灯杆,车辆即可依据该信号实现换道。也就是说,特斯拉的换道操作并不是全自动的,而是把这一块对环境感知的需求交给了人。特斯拉收到变道信号后会由车判断是否可安全变道后才会执行。比如前后车距离太近、实线都不会变道的。
而奥迪A8车型配置了高端的驾驶辅助技术,是全球首款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其中有三项技术首次亮相于新款奥迪A8车型:1.奥迪人工智能交通拥堵导航系统(traffic jam pilot);2.奥迪人工智能远程停车导航系统(Audi AI remote parking pilot);3.奥迪人工智能远程车库导航系统(Audi AI remote garage pilot)。
这些技术都较其它厂商具有较大幅度的领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此外,还有一些非汽车公司推出的自动驾驶技术,诸如:百度自动车、苹果自动驾驶计划等。
那么,车企中具有较高自动驾驶技术的这里要推:奥迪、特斯拉。
四、产业链
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只有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因此,在发展互联网只能新能源汽车时,这几个国家的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五、政策
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完善扶持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培育良好的市场服务和应用环境,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电力消费,方便群众生活,更好惠及民生。”
中国为发展互联网只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保障,外加中国巨大的市场,因此,在市场和政策侧面,我国发展互联网只能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大优势。
总结:互联网只能新能源汽车领域,仍旧由老牌汽车品牌把握最新技术,也不乏像特斯拉、比亚迪这类企业。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分布,极大可能仍旧由丰田、大众集团、奥迪、宝马等企业占据,特斯拉目前已经表现出后来居上的能力。当然,得益于我国的政策和市场,国内诸如比亚迪和蔚来汽车等也在紧跟欧美车企的步伐,伺机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