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汽车传感器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保隆科技(603197)、苏奥传感(300507)、日盈电子(603286)、华工科技(000988)、腾龙股份(603158)
本文核心数据: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汽车传感器专利区域分布、汽车传感器申请人排名、专利市场价值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搜索关键词:汽车传感器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2)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3)筛选条件: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指定期),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4)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9月27日。5)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申请概况
(1)技术周期:处于成长期
2010-2020年,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整体来看,全球汽车传感器技术处于成长期。
注:当前技术领域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通过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分析。
(2)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专利数量及授权量持续增长
2010-2020年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都呈增长趋势。2020年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5978项,授权数量为2572项,授权比重为43.02%。
2021年1-9月,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1928项和317项,授权比重为16.44%。截止2021年9月27日,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3.63万项。
注:①专利授权率表明申请的有效率以及最终获得授权的提交申请成功率。
②统计说明:如果2012年专利申请在2014年获得授权,授予的专利将在2012年专利申请中显示。
(3)专利法律状态:“有效”专利数量最多
目前,全球汽车传感器大多数专利处于“有效”和“失效”状态,“有效”和“失效”专利总量分别为1.34万项和1.16万项,占全球汽车传感器专利总量的37.04%和32.08%。
(4)专利市场价值:3万美元以下专利申请数量最多
目前,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总价值为12.47亿美元。其中,3万美元以下的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6178项;其次是3万-30万美元的汽车传感器专利,合计专利申请量为3567项。3百万美元的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最少,为22项。
2、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技术类型
(1)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0%
在专利类型方面,目前全球有2.59万项汽车传感器专利为发明专利,占全球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比重最大,为71.25%。实用新型汽车传感器专利和外观设计型汽车传感器专利数量分别为8569项和1867项,分别占全球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23.61%和5.14%。
(2)技术构成:第一大技术占比超过30%
从技术构成来看,目前G01S7“与G01S13/00,G01S15/00,G01S17/00各组相关的系统的零部件[2006.01]”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0089项,占总申请量的31.00%。其次是G01S17“应用除无线电波外的电磁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系统,例如,激光雷达系统〔3〕[2020.01]”,专利申请量为8853项,占总申请量的27.20%。
(3)技术焦点:十大热门
全球汽车传感器前十大热门技术词包括计算机、多功能、激光器、控制系统、机械激光雷达、无人驾驶、探测系统、雷达装置、数据处理、测量方法。进一步细分来看,汽车传感器技术热门词包括车载雷达、回波信号、毫米波雷达等。具体情况如下:
注:旭日图内层关键词是从最近5000条专利中提取。外层的关键词是内层关键词的进一步分解。
(4)被引用次数TOP专利:两大专利被引用超过三千次
GPS车辆避碰报警和控制系统及方法(专利号:US6487500B2)和车辆避碰系统(专利号:US5529138A)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两大汽车传感器专利,两者被引用的次数均超过了700次。其他被引用次数前十大专利如下所示:
3、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竞争情况
(1)技术来源国分布:中国占比最高
目前,全球汽车传感器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汽车传感器专利总申请量的54.72%;其次是美国,美国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汽车传感器专利总申请量的14.46%;日本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三,占比为14.21%。
(2)中国区域专利申请分布:广东省申请数量最多
中国方面,广东省为中国当前申请汽车传感器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当前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高达4312项。江苏省和北京市当前申请汽车传感器专利数量均超过2000项。中国当前申请省(市、自治区)汽车传感器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山东省和陕西省。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3)专利申请人竞争: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申请量最多
全球汽车传感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申请人分别是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株式会社电装、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其中,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464项。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排名第二,其汽车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为444项。
注:未剔除联合申请数量。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7-2022年汽车传感器行业生产能力分析
一、汽车传感器行业生产能力
在技术推动层面,工信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发的企、事业单位共1700多家,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企业有170余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约94%。随着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MEMS工艺的成熟和应用,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功能、微型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传感器不断涌现,形成传感器发展新动能。
全球汽车传感器企业结构呈现“大型集团化和小型专业化共存”的局面。集团化大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和兼并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产品覆盖范围和占据技术领先地位,甚至形成垄断。例如,英飞凌在过去10年售出的集成式磁性和压力传感器总量超过25亿颗,每天向汽车电子市场供应超过100万颗传感器,约占市场的三分之一,为行业最高水平;博世生产的汽车氧传感器占全球市场的80%,至今销量已达5亿多颗。而专业化中/小企业因其能适应市场小批量产品的需求,仍有其独有的生存、发展空间和机遇。
根据工信部统计最新统计,截止2016年中国生产制造汽车传感器企业共计700多家,其中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汽车传感器企业有70余家,约90%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
在全国产能层面,2016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年产能约在35亿只左右,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产能及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二、汽车传感器行业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汽车传感器包括机油压力传感器、油量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等。随着70年代催化转换器、电子点火和燃油喷射装置等的出现,汽车上增加了可用于维持一定空燃比以控制排放的传感器。80年代,带有传感器的防抱死制动装置和气囊用于汽车,以提高汽车安全性。进入90年代,大量传感器应用于汽车各主要电子系统。目前,普通汽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达30多种/200余只,是上世纪90年代的4倍。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轻型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传感器在汽车中的用量大幅增加,对汽车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的影响也日趋显著。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共计生产汽车传感器28亿只,同比2014年增长16.67%。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逐年增长,做为汽车重要零部件的汽车传感器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产量达到32亿只,同比增长14.29%。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产量及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2016年汽车传感器行业地区结构分析
从汽车传感器区域产量来看,目前珠三角、长三角、东北、京津等地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区,另外,工信部也将会在具有产业资源优势的地区建立传感器产业园,以期通过规模效应来形成结构合理、产业链完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但从全国产能来看,区域集中度依旧很低。
2016年国内汽车传感器产能分布如下图所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占比全国52.57%,然而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技术分散、规模偏小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将会首先得到改观。也就是说,从利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汽车传感器产业集中度将会提高,整合、并购将会成为历史必然。
图表: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产能集中度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汽车传感器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7-2022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