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3全部
相较于北上广这些“秀肌肉”的大型车展,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卖车”属性会更强,因此在这里大家不会看到各大品牌把概念车搬出来,领导们也不会讲什么未来科技等有的没的,摆上台的几乎都是走量车型,说的都是购车福利,说的都是新车介绍,反正一切都是以卖车为目的。
刚刚过去的周末,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原深圳车展)如期开幕,这是疫情过后举行的国内最大规模的车展了。
有知情人士透露,大湾区车展一天预计能卖出去近两千台汽车,可想而知,这对于整个华南市场的提振作用有多大了。当然了,销售提升的背后还有经销商信心的回升,这太重要了,据说重庆车展上有销售为了争客源打了起来,不就因为竞争压力大么。
车展是车市的一道缩影
在当前环境下,本以来大湾区车展能如期办下去已经很了不起了,人流量什么的就别奢望了。结果还真有点喜出望外,粗略观察,本届车展人流量比往年似乎只是少了10%-15%左右,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也许是经过了疫情期间的长时间思考,大家对于自己的需求有更明确的答案,对于车展,不再是漫无目的的瞎逛,而是直奔主题。所以展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各展台人流明显冷热不均,火的火,冷的冷,简直就是现在车市的一道缩影......
先从热闹的说起吧。
整个车展里最火爆最多人围观的不是什么大众、丰田、日产,而是深圳的本土品牌比亚迪。作为“东道主”,比亚迪拿出了镇店之宝,在开幕当天,比亚迪宣布了家族最新旗舰车型比亚迪汉的预售价,其中汉EV预售价为24-28万元,汉DM预售价为23万元,最快将于7月正式上市。
今年是比亚迪十分重要的一年,先有刀片电池的问世,现有旗舰车型的预售,年内比亚迪还会推出数款搭载刀片电池和华为5G技术的改款车型,称得上是产品大年了。这些新车有望扭转比亚迪目前的颓势,毕竟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掉得太离谱了,后半年再不加把劲追上来,真的很危险了。
和奥迪一样,奔驰也是包了整个场馆,人流量除了比亚迪以外就数它最高了。此次奔驰展示了两款新车,一是刚引进的两厢A35 AMG,另一款是全新一代国产GLA。
GLA将是今年重要的车型,目前宝马X1、凯迪拉克XT4、奥迪Q3之所以能卖得火热,或多或少是因为少了奔驰这位强大的对手,从GLB每月5500多台的销量可以推测,全新GLA的回归能抢回不少蛋糕。
年内,奔驰还将推出A45 AMG、CLA级轿跑以及中期改款E级等数款新车,明年还有新S级、新C级和一大堆EQ系列纯电动车,奔驰的产品规模将越来越壮大。
别以为热门品牌就一定很热闹,其实也有例外,无论是上汽大众还是一汽-大众,它们的展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了,看车的人不多,反而隔壁的进口大众展台人流量看起来还OK,大家都围着途锐打量。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仅仅是南方人对大众不感冒吗?
对了,同样来自上汽大众的斯柯达也同样显得冷清,经过的人流倒是有,但观众们都选择直接无视它的存在,就这样看来官降完一轮的斯柯达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回暖,被夹在大众和捷达品牌中间真不好受。
同样人气一般的还有两个韩系品牌,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这对难兄难弟,别以为它们没有新车发布才会这样,其实他俩都有重磅新车展出。
北京现代在展上公布了第十代索纳塔的预售价格,售价区间为16.48万元-20.58万元,这个价位显然是瞄准了迈锐宝XL和雅阁之间的空隙,2.0T顶配才20万出头其实还挺香的。
第十代索纳塔
至于其双胞胎兄弟全新起亚K5则会在下个月的成都车展上开启预售,价格只会比索纳塔低,估计20万不到就能买到2.0T顶配。根据同事的试驾反馈,无论是新索纳塔还是新K5,产品力还是挺不错的,但为啥他俩还是这么“透明”呢?韩系车想翻身,单靠这两款车似乎还不够。
“最惨日系”――广汽三菱在日系品牌里一直混得比较一般,主要原因是车型来来去去就那么3-4款。丰富车型数量是其中一个突围方向,在大湾区车展开幕前,广汽三菱宣布正式引进2020款帕杰罗・劲畅。不过直到截稿前,我才知道这款“新车”原来还是国五车,心里真是替广汽三菱捏一把汗,在国六即将全面实施的当下,引进它的意义在哪里呢,与时间赛跑吗?
其实最惨的并非韩系车和三菱,起码人家还有个展台摆在这里。在大湾区车展上,已经有很多品牌消失在眼前,其中像众泰、海马汽车这类自甘堕落的就不说了,最让人揪心的是法系车已经集体消失在车展上。
车展就是车市的一道缩影,优胜劣汰正常不过,明年还有谁会被踢出局,真不好说,尤其是那堆新势力品牌。
对症下药是关键?
说真的,谁不想活下去,可谈何容易?中国车市已经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现在大家想的不是怎么把蛋糕做大,而是怎么抢更多的蛋糕(份额)。优秀的产品力固然重要,但再NB的产品也必须结合市场营销,尤其是具有区域特性的营销活动,在这方面我觉得奥迪做得很不错。
在大湾区车展上,一汽-大众奥迪提出了“对症下药”的营销方案,例如一汽-大众奥迪南区结合南方用户的喜好,表示将推出一系列个性化的“南方车型”,以满足南方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例如有尺寸更大的轮毂,或者是标配座椅通风而不是座椅加热等等。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其他品牌参考,让人耳目一新。
虽然车展上我们还没见到这样的“南方特供车”,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奥迪在深耕区域市场上的努力,除了“南方车型”,奥迪南区将对展厅进行活力化改造,另外,还将根据不同城市的特征和用户需求,采取“一城一策”的营销策略,既所谓的对症下药。
这是一个求变的过程,多数的合资品牌已经扎根中国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了,但并不见得他们已经把中国人研究透彻。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汽车营销也有这种思维,还怕产品滞销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