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宅人美食不是这个领域,无法给予专业的回答!在网上阅读一些资料,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互联网咖啡的泡沫提前破裂了?连咖啡称,新一轮融资还在路上。
在没有咖啡文化的中国来说,传统咖啡代表非星巴克莫属,而以互联网咖啡为代表非瑞幸咖啡,连咖啡莫属了、
两个月前,连咖啡宣布2019年初将在北上广深,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陆续开设50至60家形象店。2月27日,它就被爆出在春节前后关闭了北京、上海多家门店。春节前北京又门店60多家,但现在只有20多家店了。由于咖啡销量不好,且因拖欠咖啡豆供应商货款出现资金链困难。而关闭的店面中,甚至不少都是闪开闪关。
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商圈的门店,已经被优化掉
连咖啡官方回应称针对不盈利和早期不符合品牌要求的店面,在春节前后完成了一轮店面调整,这轮调整优化了30%-40%左右的咖啡站,多数是处于负毛利状态和品牌形象欠佳状态,且以同商圈的重合店为主。但实际覆盖范围只损失了5%左右,影响并不大。
任何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时,补贴是一定要的, 比如外卖行业,比如网约车行业,咖啡行业也是不能例外。烧钱获取流量,是互联网行业众所周知的事情。去年年底连咖啡一直在做各类团购、拼团、买赠促销的活动,但消费者并不如想象中忠诚,优惠力度变低,订单就会下滑。再加上竞争对手瑞幸咖啡也处于疯狂扩张和疯狂补贴之下,抢走了一部分线上客流,而且竞争对手不缺钱,连咖啡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连咖啡回应中还说到:优化门店的目的也是考虑到盈利,保证公司重新回到盈利状态,做好过冬准备。就目前情况来看,二季度连咖啡将重新回到盈利状态。而且公司正在准备新一轮融资,将在今年4月前宣布。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底,连咖啡拿到未公布数额的A轮融资;2016年4月,宣布完成由华策影视领投的B轮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2018年3月12日,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高榕资本跟投。
连咖啡最大的问题在于团队并非专业化团队,特别是研发和核心技术团队缺乏咖啡和饮品的相关技术背景,这导致连咖啡后期缺乏创新,没有爆款新品推出。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开始过度补贴市场,推出的咖啡钱包等业务大量透支了后续的业绩。
而互联网咖啡的后起之秀瑞幸咖啡可以说亚历山大了, 烧钱补贴, 瑞幸咖啡显然比连咖啡还不差钱。瑞幸定位咖啡+O2O+新零售模式,盯准写字楼白领这一用户群, 并且匹配了星巴克不具有的外卖服务。
目前瑞幸咖啡开业的1700家,门店都是自营,即人工成本,店面成本,运营成本都需要大量资金,以及全方位渗透的广告投入。
瑞幸咖啡CEO钱治亚就曾表示过,瑞幸的用工成本(薪资)相比同行更高。据相关报道,瑞幸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部分高端手冲店甚至1/4的员工被挖走。相同岗位,瑞幸付予高于星巴克三倍的工资。
其中的广告销售费用,瑞幸咖啡投放起来也是完全的不心疼了。只要瑞幸在某个写字楼开了店,附近所能覆盖的用户都能看到瑞幸在微信端投放的广告。而且瑞幸还请了汤唯、张震作为代言人,其广告片更以分众电梯媒体为主,覆盖主要城区写字楼和社区。
除此之外,瑞幸从影视大咖于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人人手持一杯小蓝杯;入驻北京、广州车展;开通故宫店和奔驰总部店;成为北马和中网的官方指定咖啡品牌;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制作咖啡;到在腾讯总部的刷脸取咖啡等,瑞幸对于广告的投放力度全无顾虑。 在去年七月份时,钱治亚曾表示,已投入包括广告费用,销售费用,补贴等已经耗费10亿
其实中国咖啡市场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然而瑞幸和连咖啡裂变式的开店,和爆炸式的营销和补贴, 并没有打开市场,只是加剧存量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不断有新的国外咖啡品牌进入中国,多方鼎力更加明显。
小蓝杯瑞幸咖啡已经烧钱十亿,连咖啡关店3成,生命不息,烧钱不止,互联网咖啡还能走多远?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店应该不会,但品牌影响力可能永远都洗不白了,企业信用也大打折扣,以后想融资贷款都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