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在意,宜昌虽然引入广汽建设乘用车基地,对十堰和襄阳的影响真的非常有限。提出这个问题,首先你得想到这三个城市的汽车产业定位,分析如下:
1、宜昌是长江流域沿岸开放城市,有自己的规划开展招商引资。在汽车这个黄金产业必然也会动心。然而,仅仅一个广汽乘用车投资不到40亿的项目,必然无法撼动十堰、襄阳汽车产业的地位。
2、十堰是国家早期重点建设的汽车城,在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领域内知名度。钦定为“中国中重卡汽车之都”,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本市是以卡车为主的汽车城,从根本上来判断,这是一个领域两个行当。对于十堰毫无冲击可言。
3、襄阳的汽车产业几乎是和十堰汽车产业处于同一个时期,老一辈的汽车产业参与者都知道国家在建设“二汽”时,在襄阳配套汽车电池、汽车轴承项目。而且这两个项目早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同类零部件中的领头者。
就实际观点来说,襄阳的汽车产业受到宜昌的影响非常小,众所周知襄阳汽车产业是湖北省最全面的。包括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以及特种车(改装车),几乎涵盖了汽车业的所有类型。
襄阳的卡车以轻卡为最,鼎盛时期占据全国三强。轿车年产量也是十万台以上,而且还是一线合资品牌为主。
引以为傲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名号打响以后,襄阳先后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不低于20家,包括东风新能源、江山特种车、南车改装项目、众泰汽车、猛狮新能源、北汽等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
对襄阳的影响只是在小型车暨乘用车这块儿,襄阳是合资汽车名城,有日产、英菲尼迪等多家著名品牌。国产汽车的大幅提升对每家合资车企业都将有冲击,但是襄阳是综合型汽车名城,因此可以断定宜昌汽车产业对襄阳的冲击并不大。
宜昌汽车产业并非
今年兴起,在2013年底本地首家汽车整车厂暨广汽中兴宜昌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成立。2010年,宜昌规划建设了汽车产业园,举全市之力引进广汽、中兴汽车联合打造宜昌汽车产业。
中兴汽车宜昌公司在经营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最终退出。实际情况就是广汽中兴进入宜昌合资以来,历经多次裁员以及停产。在2017年广汽集团重组广汽中兴宜昌公司。
2018年初,广汽乘用车宜昌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超35.3亿,规划产能20万辆。宜昌的汽车梦源于“万山”牌汽车,被市场淘汰后,宜昌人仍在争取汽车产业的发展。
凭借广汽乘用车工程,宜昌有计划地开展“千亿”汽车产值工作,就目前来看,开局基本良好。但是短期内,宜昌无法实现“汽车城”的梦想,相比较而言,十堰和襄阳的整车厂数量和实际产值都高于宜昌好几个台阶。
因此,结合所有数据经过慎重分析,本人认为宜昌汽车产业对十堰几乎零影响,对襄阳也只是在乘用车国产项目方面有微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