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肯定是第一的,但是安全碰撞标准又不是绝对的,安全驾驶一定放第一位。然后呢我就选择空间和动力了。
颜值当然漂亮一点好,但不是最主要的。科技呢,我个人认为功能越多越先进,其故障率就越高,故障相对就越多。你像我们农村最早的小12拖拉机,什么高科技都没有,电路也相对简单,手摇启动,故障率就相当低,维修保养成本也低。
所以对我来说,车子有一个好的底盘,有一台好的发动机,匹配一台合理的变速箱足以。什么高科技黑科技。越少越好,要不直接自动驾驶,坐上去告诉车去哪儿自己就去了,那也行。开了20多年车了手动自动也无所谓,动力好,换挡丝丝顺滑就好。
城市通勤的话车越小越好,远距离的话当然是大空间的mpv或者大面包都好。车大了舒服。像奔驰商务或者丰田商务,最佳还是福特或者GMC的移动行宫最好。
所以我选车,安全驾驶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客观就是车辆动力和空间,颜值每个人审美观不同各不相同。
科技进步了,为什么现在的汽车却开始简配了,谁该为简配负责?
科技进步与汽车简配没有必然的联系,为简配负责的应该是消费者本身。简配行为往往出现在热销车,在这些热销车里简配严重的往往又是合资品牌,这点无需否认也无需反驳,事实就是如此。这些车可以明目张胆且丝毫不加掩饰的简配,其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的包容度过于高了,比如:
简配ESP或者安全气囊有人美其名曰合资汽车制造成本高,且规定并没有要求只是绝大多数国产车并不没有这样做;
简配防撞梁用聚酯纤维替代有人拿吸能说事,但横梁的实际作用是传递撞击力到车架、其刚度很重要;
三缸发动机/干式双离合这种神奇的总成用在高价车上在海外就像过街老鼠,在咱们这成了香饽饽,因为它“节油”或传动效率高;
把舒适配置拆分为某某组合成为“大礼包”,之后以各种名目选装,重点是某些热销品牌在礼包之外还有可能加价销售,但总还是有人趋之若鹜的。
面对包容度如此之高的消费市场为什么要拿出高品质产品呢?所以包括少数热销或曾经热销的国产汽车品牌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换位思考作为谁作为制造商都不会主动增配;即使在销量有一定下滑后,稍微增加一些配置消费者优惠感恩戴德,完全不能理解这种购车心态。
所以汽车简配行为大多还是消费者惯得,舒适配置还说的过去,但某些安全配置的简配一旦造成严重事故,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某某地区车企可能会被告上法庭,但在这连一个道歉都不需要,因为没有人在意。
至于科技进步与简配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会成为一种掩饰
不点名是哪些品牌的量产车,因汽车科技感较强的中控屏、人机交互系统、语音控制系统有了成熟的供应商,系统生态也有了第三方科技公司负责维护;绝大部分功能车车面对这些有初级智能系统的车真的会眼前一亮,感觉就像从诺基亚时代看到第一台iPhone一样新鲜。
所以就有了部分品牌的汽车以这类智能配置作为噱头,加之浮夸的设计感让车子由外而内的透出一种科技感;但在这些科技感的背后发动机变速箱在降级,安全配置在减少、悬架结构也不够不理想,然而即使如此也能月销几千甚至上万台。
所谓的科技进步帮助了车企有效的简配高成本部件,一台车机的成本也许增加0.5K但从其他方面可以减少5K。而目前的科技汽车、智能汽车充其量也只是停留在人机交互的初级程度,不到传感器和控制权全面开放的时候这些车的科技功能似乎是有些画蛇添足的,尝试后也许三天就腻了。
态度和“科技”成为了一些品牌简配的筹码,不过也还是有些汽车品牌能体现出负责的态度,选择可以以这些品牌为主,有明显行为的车其实应该适当冷落一下,但最终还是要靠规则的细化对配置做出严格要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