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税合并”这一重要法规即将付诸实施,享受了十余年“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终于和内资企业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当今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国内汽车市场,中外合资企业将受到自主企业更加猛烈的冲击,从而使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可能产生变化。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中国一直给予外资企业10多种税收优惠待遇。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名义税负为15%,实际税负水平为11%;而内资企业名义税负是33%,实际税负为23%,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更高达30%,两者相差10多个百分点。
“两税合并”后,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15%调整到25%,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33%降至25%。内外资税率并轨,最高兴的就是国内汽车企业,应该是中国自主车企“翻身”的一个机会。这种集体利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主车企本身税率降低,竞争力增强;第二,竞争对手税率提高,此消彼长,生存空间缩小;第三,虽然国家对外资投资一些产业会有税收优惠,但汽车产业并不在此范围内,相反,国家对自主品牌却有鼓励措施。
比较而言,由于乘用车中轿车上市公司利润来源主要是合资企业,而合资企业在税改前享受低于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故两税合并后,轿车上市公司盈利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而商用车主要是内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较少,两税合并利好于商用车企业。
和自主品牌企业的普遍关注相比,多数跨国汽车公司和合资汽车企业却对“两税合一”高兴不起来。现在,内资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减少,而外资企业所得税却要提高,一增一减,原来的优势可能不复存在,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财务成本的提高,使得利润空间缩小,必须通过提高车价来弥补损失,结果只会丧失更多市场份额。由此带来的影响,对跨国公司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
在不久前一项“两税合并后,哪个行业竞争格局最有可能发生转变”的社会调查中,47%的受访者选择了“汽车业”,两税合并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