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节点是2021年,国产车的定义为一线品牌,比如说: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广汽等等。那么从质量、性能、技术、价格、安全、外观、内饰、配置等方面,国产车都是全面碾压合资。就只有少部分细节、调校方面略逊一筹,最差的是品牌认知度。
国产车不行,国产车不行,国产车不行,这样的话我们说了至少30年了,已经成了习惯。甚至很多人看到我说国产车已经全面碾压日系韩系德系美系,心中可能会有种不适感——感觉违反直觉了。如果你还能看下去,愿意用理智去对抗直觉,那不妨看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一、国产车的进步,对比国外车企的停滞不前。
哪怕你再怎么黑国产,也无法否定这些年来我们国产汽车的进步吧?的确,我们汽车工业起步晚,用市场换技术。的确,我们在刚起步阶段,用三菱的发动机攒车,逆向研发日系、德系的东西,从里到外的山寨。没有理论基础,就是把人家车拆了,然后一比一地造零件组装,然后换个壳子。和人家李逵比,我们山寨出来的李鬼的确不行。
按理说,李鬼应该是没有市场的,然而李逵的价格卖得太高了,哪怕我们质量不行,没有核心技术,仍旧靠着微利活了下来。这也给人造成了国产品牌低端的印象——质量不好靠山寨,价格便宜纯低端。以至于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国产品牌也鲜有超过20万的热销车型。
那时候你说国产车不行,我没话说。那时候让我推荐车,我也不会推荐国产,选车和爱国无关。而大多数人对汽车品牌的认知,也是来自于那时候,直到今天还没变。
然而,国产车并没有满足现状,在淘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前面提到的这些一线车企,都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我们有了自己的发动机,现在完全不弱于合资品牌,甚至在一定程度是领先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变速箱,虽然AT仍旧是弱项,但是我们自己的湿式双离合,不管是稳定性还是传动效率,都要优于大众。平顺度已经接近AT的水平,因为传动效率高的关系,还要更省油。
反观合资品牌,他们占据着先发优势,车不愁卖,当然也就没有太强的研发动力。曾经,他们的销量取决于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因为那时候我们也没别的可以选,所以他们研究的更多是如何利润最大化。在商言商,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无法回避的是,想要利润最大化,要么抬高价格,要么压缩成本,而现在的合资车,成本压缩的已经过分了,到达了减配,甚至是偷工减料的地步!
说合资车不思进取,你去二手市场上看看十年前的丰田日产,再看看今天的丰田日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像是日产的MR20发动机,用了十来年了,十年前卖20万,今天还卖20万。要不老款怎么保值呢?因为和新款没什么太大区别,甚至还能更稳一些,至少老款减配没这么严重。不信看看最近的车展,以4月的上海车展为例,国产车这边,新车琳琅满目,各种高科技,让人应接不暇。而合资那边呢?冷冷清清。三菱那摆了三辆不同颜色的欧蓝德,日产那边推出的新奇骏还是三缸的。
二、弯道超车已经实现
弯道在哪?新能源!有人总愿意把新能源单拿出来,甚至很多人以为新能源就是纯电——的确,纯电目前还无法撼动燃油车的地位,毕竟长途出行还是有诸多不方便。但是插电式混动已经可以全面取代燃油车了。有更强的动力,更低的油耗,唯一的缺点就是贵。然而现在,比亚迪把秦Plus DM-i压制到了10万元价位,如果产能上来之后,合资的A级车,除了降价以外别无他法。
美国总统拜登,在福特汽车公司总部考察时公开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供应全球80%的电动车电池,能够垄断电池的供应和原材料市场。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
我们在燃油车领域,只能说赶上了合资水平,性能不输,配置更高,性价比优势明显。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国产车则是遥遥领先!就好像燃油车领域,变速箱、发动机,国外借助先发优势给我们竖起了专利壁垒,而现如今这些关键专利已经到期了,我们发展并没有太大阻碍,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快人一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给国外的车企也竖起了一道专利墙。
这里不得不提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奔驰要和比亚迪合资成立腾势,丰田要找比亚迪“代工”纯电车型,福特采购比亚迪的电池。本田的IMMD混动技术,也是用的比亚迪的专利。在你瞧不起国产车,瞧不起比亚迪的时候,这么多国外车企都已经降低了姿态,你还觉得国产车不行吗?
在20多年前,丰田研发出双擎混动,普锐斯、卡罗拉畅销全球,让丰田吃了20多年的红利。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肯定,在别人都在和发动机的热效率较劲的时候,丰田玩起了电,用电来解决发动机启动低扭不足、怠速油耗高等短板,一下把汽车的油耗降低了一半。而比亚迪则率先搞起了插电式混动,然而早期,换来的只是嘲笑而已。
插电式混动,哈哈哈哈……丰田也玩起了营销套路——真混动,不插电!世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他。以至于这种话到今天还能欺骗一部分人,插电式混动是可以外接电源充电,但并非一定要充电!阉割掉插电功能,那就是HEV!这就好像不能尽人事的太监去嘲笑正常男人一样——真男人,不近女色。
我们就在这种营销声音中迷失了方向,以至于我们一直以为,能插电的比亚迪不行,国产车不行——不行为什么丰田贴了上来?六年前,全世界就只有比亚迪一家有插电式混动,而今天,所有正经造车的车企,都推出了插混车型!这可不可以看作是国产车引领的潮流?改变了汽车制造业?
2015年,比亚迪一代唐上市,百公里加速4.9S,堪比百万级性能车,全时四驱,油耗不到10L,还能纯电行驶。你想一想,你如果是大众、奔驰、丰田等车企的CEO,你慌不慌?这样一款车,全面碾压你50万以下所有车型,它只卖20万!
好在,那时候的比亚迪并没有什么名气,也不会营销,哪怕拿出了这样拳头产品,依然鲜有人问津。当时唐的销量并不算好。20万的价格,一般人承受不起,而买得起的,都觉得20万买个国产车?在国内消费者还瞧不起国产的时候,国外车企都已经坐不住了,多少台比亚迪被运送到海外被拆解测试,他们开始逆向研发我们的产品了。
这并非空穴来风,在2018年,二代唐上市的时候,大众总裁亲自跑到上海来试驾,以至于超速被摄像头抓了个正着,免费给比亚迪打了一波广告。你觉得,如果不重视,他们会这么做吗?他们的危机感,你感受到了吗?在这时候,已经不是我们赶超合资了,而是合资在学习我们,在追赶我们!
觉得反直觉,不服气是吗?比亚迪的唐DM、汉DM、秦Plus DMi,宋Plus DMi,同价位你能找到更强的合资车吗?比它加速更快,油耗更低的,有吗?肯定会有人说,光说加速,有用吗?油耗谁在乎?你行驶品质差远了!这些人似乎忘了,当年是谁鼓吹德系车的动力,日系车的油耗的。现在我们动力油耗全方面赶超了,又开始玩玄学——行驶品质你给我量化一下试试?
我们用2.0T,四缸发动机实现了V8的动力水平,如果推出这种技术的是一个合资品牌,恐怕要吹到天上去。
三、质量对比
我们外观赶超上来了,内饰赶超上来了,包括配置、动力、油耗。可以量化的东西,全都不输合资车。不仅仅是一个比亚迪,长城、广汽、吉利、长安……随便哪一个,都要比合资车物美价廉!可量化的东西能直观地对比,于是一些水军开始攻击国产车的质量。
没错,在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国产车质量确实不如合资,而现如今,我们也在为当时的孱弱买单。很多人都说,自己的合资车开了十年一直没坏,而国产的,三年就大修了——身边这样的声音不少吧?怎么看?
1、十年前国产车的水平和今天能比吗?
2、你买国产车,中控屏死机,你买飞度,它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因为没有!
3、你以为合资车的故障少吗?以前大众的烧机油,如果是国产品牌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恐怕早破产了吧?看看最近一年的车辆投诉,前十名全都是合资品牌——要知道,现在合资车的销量已经和国产车持平了,投诉量高,难道不说明问题吗?
4、合资车大多保3年10万公里,其中通用是最良心的,保8年16万公里。而国产车呢?领克、红旗、宝沃、捷途等品牌整车终身质保。WEY三大件终身质保,很多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终身保。你真觉得保3年的比终身质保的质量好吗?
看到这,如果你还觉得国产车不行的话,请你告诉我,20来万的途观探岳奇骏CRV荣放,哪比唐DM、宋Plus DMi好了?十来万的卡罗拉雷凌思域宝来速腾高尔夫领动轩逸,哪比秦Plus DMi好了?
我最不愿意听的就是这句话——国产车这些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和合资车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替那些在一线奋斗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感到委屈!那么长的路,我们国产车早就在弯道上赶上来了,结果消费者视而不见,还在信誓旦旦地说国产车不行。
不是国产车不行,是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不行!看到了最后,希望您能转发给身边要买车的朋友——不用为了爱国去买国产,去理性地思考一下,对比一下,学习一下,你会发现,国产车不行,这种话根本站不住脚!国产车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是品牌,而是来自于本国消费者的歧视!
当前国产车的发展是飞速的,虽然整体方面赶不上合资车,但是在某些方面已经跟合资车差不多了,有些车企在售后服务方面可以说是相对出色了,都说雷克萨斯的售后出色,确实是这样的,但现在国产车也差不到那里去,(奇葩车企就算了),质量方面主要还是不稳定,说白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双离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国产车只要大一点的,知名的基本都有双离合技术,结果呢?车质网铺天盖地的异响、顿挫,技术不成熟的后果,这也没办法当今技术的趋势,你又不能没有所以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其实合资车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就跟德国车烧机油是的,在国人心中已经成了正常现象,某些人还义正言辞的说豪华车都烧机油,什么狗屁逻辑,让我说都是国人惯出来的臭毛病,才导致他们肆无忌惮,国产车需要时间,也希望各大车企用心造车,不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