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很难实现。伊朗每天出口270万桶石油,这么大的量,美国仅靠游说沙特增加石油产量来弥补,显然是不现实的。美国宣称要求所有国家11月4日前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否则予以制裁,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全球性的贸易大战即将拉开,目前已经有40多个国家反美,美方这一横行霸道的表态,无疑给所处孤立的国际环境雪上加霜。且不说从伊朗大量进口石油的日韩等国,就是土耳其和印度都率先表态,不承认美国的“连带制裁”。美国加征关税和“零容忍”移民政策,己经导致国内的企业和民众强烈不满,以至于出现多次达数十万民众示威活动。做为特朗普决策层,尤其共和党议员,不得不考虑中期选举临近,现在贸易大战硝烟正起,再制裁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制,将会极大地影响特朗普及共和党的中期选举。
本来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后,虽然伊朗与欧盟一致意见继续遵守核协议,但是仍然有极大的空间。尤其蓬佩奥提“新协议12条”,伊朗在俄罗斯、欧盟、美国和以色列多方面的压力下,态度己经逐渐妥协,很可能接受12条。然而美国却做出了所谓“更高级别”的制裁,要让伊朗出口石油变为零,这对伊朗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美国禁止所有国家进口伊朗石油,无疑是想置伊朗于死地,这毫无疑问针对伊朗等于战争行为。因此伊朗革命卫队副指挥官表示:“如果伊朗的石油出口受到遏制,我们不会允许世界其他国家把石油运出霍尔木兹海峡”。言外之意,伊朗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就意味着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都不能出口。
伊朗的表态并不奇怪,就在宣布要让伊朗石油出口变为零之后,近日又准备将伊朗革命卫队视为恐怖分子。美国实在是欺人太甚,既然是战争行为,伊朗不得不被迫迎战。
现在看来,特朗普当初退出伊朗核协议并非那么简单,正如美国一名官员表示:“特朗普的目的就是颠覆伊朗政权”。
美国在叙利亚败北,特朗普恼羞成怒
把这口怨气撒在伊朗身上。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必然会引起全球石油危机,世界将陷入极大的动荡之中,这个后果特朗普是承受不起的。
特朗普历来都是虚张声势,这一年半了屡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正如他在竞选之前就曾说过:“真实的夸大,当谎言重复多遍人们就会信以为真”。其实特朗普想是通过这种恐吓手段,让伊朗内部生乱推翻现任政权。如果美国真的要制裁伊朗,又何必等到11月4日。无非通过这些手段让伊朗心里造成恐慌,逼迫伊朗无条件的听从美国。再者,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凭什么听从美国的?
俄罗斯原油打折很厉害,我们能不能多买或只买俄罗斯便宜原油?
国际纷争的大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制裁俄罗斯油气出口,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或者已经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或者正在逐步压缩进口量;同时,国际上一些油企也宣布进口俄罗斯石油或者撤出俄罗斯,比如壳牌石油、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
作为贡献了全球原油出口12%份额的俄罗斯,在油气出口被制裁的背景下,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失衡,原油价格随之暴涨,一度站上130美元/桶的高位,目前长期维持在100美元/桶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俄罗斯是能源型国家,经济高度依赖油气资源的出口,比如前两年商品出口总额中的2/3来自于油气,油气资源在联邦预算中的贡献占比50%。
制裁下,客户流失,为了促成原油出口,俄罗斯不得不打折出售,比如上周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贴水31.35美元卖出10万吨原油。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看中了俄罗斯的低价原油,加大了采购量。比如前段时间两家印属国企被曝出进口500万桶俄罗斯低价原油,进口价格低于国际原油基准价格的20%,即每桶约优惠了20美元。
另一项数据显示,自今年进入3月份以来,俄对印每天出口原油的平均数达到了36万桶,是2021年日均进口原油量的4倍。
刨除印度加大俄罗斯原油采购量的其他因素不谈,单就进口价格来说,印度无疑占得了便宜,一桶省20美元,500万桶就能省下1个亿。
从俄罗斯原油头号买家名单来看,中企进口量不容小觑,比如在2019年俄罗斯石油20大买家榜单中,排名前5位的,中企占2席。
我国对原油资源的消耗巨大,国内资产原油量无法满足日常需求,进口原油占到70%以上。在进口来源方面,来自俄罗斯的原油占很大的比重,为了方便进口,为此两国还专门修筑建设了油气输送管道。
为了保证制裁下尽量不影响原油出口,俄罗斯打出了“折扣牌”,以此吸引国际买家。2月份海关总署宣布“我国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俄小麦出口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而目前,在俄罗斯原油大打“折扣牌”的背景下,却没有听到我国加大俄罗斯原油进口的消息,这又是为何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买或者只买俄罗斯的便宜原油呢?原因无非有以下几项:
其一,原油进口多是“中长期协议”,价格、采购量在前期早已达成,不能冲着俄罗斯原油价格便宜就毁约;
原油作为工业之动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油价格从来都是波动幅度较大的大宗商品,除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之外,地区形势、制裁等同样左右原油价格。
我国原油长期依赖进口,考虑到价格波动较大,为了摊薄进口成本,在签订进口协议时,一般都是中长期协议,规定未来采购量的同时,基于当时的价格和未来价格波动因素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长期价格。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但目前我国从他国进口的原油并非是实时价格,而是中长期优惠价格。
一方面,中长期优惠价格可能较于俄罗斯如今的“甩卖价”更具优势;另一方面,既然购彩量在前期已经达成了,那么就不能随意撕毁合约,坚决不能被戴上“背信弃义”的帽子。
其二,油气输送管道的运力有限,我国原油储备容量也有限;
我国从中东等国家进口的原油,依赖于海上运输。海上运输的最大优势是可以随时提高运力,必要的时候多派一些油轮去拉油就可以了。
相较于海上运输,对俄进口的原油则依赖油气管道,这就限制了运力。即便俄罗斯原油价格再低,油气管道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扩容的,修筑建设需要较长的周期,不可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盲目扩容,管道修建的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进口的原油是需要储存的,要尽量避免和空气直接大面积接触、防止日晒和雨水,否则就会引起大面积的损耗,甚至因为变质而无法适用。而我国原油库存能力约为11.5亿桶,一旦超出库存能力,即便价格再便宜,也根本就没地方储存。
其三,针对于西方国家的“油气禁运”,俄有自己的反制措施,油气出口并未受到较大影响;
虽然西方目前对俄采取了“油气禁运”的制裁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原油就会因此卖不出去。实际上在打折的基础上,冲着低价而购买的客户大有人在。
比如上文我们提到的印度,日均进口量提高了4倍;再比如前段时间壳牌一口气采购了10万吨俄方原油;此外,作为俄罗斯原油的大客户,我国早就与俄罗斯签订了油气出口中长期协议,原油进口量不会受到影响。
西方国家有他的制裁措施,俄罗斯有自己的“优惠措施”作为反制,俄并不乏客户,原油出口影响不大。
综上,受限于我国与他国签署的中长期协议、原油库存能力和管道输送能力,我国不会只进口俄罗斯的低价原油,但势必会适当增加,如此才是合理的平衡。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